在天山北麓的试验田里,一根特殊的金属管静静插入戈壁与绿洲的交界处。这台十层管式土壤墒情监测设备如同深入大地的"听诊器",在旱区农业与生态保护之间架起数据桥梁,用分层解构的智慧解读土壤的"干渴"与"渴望"。
WX-GTS10十层管式土壤墒情监测站最独特之处在于能同时感知十个土层的湿度变化。浅层探头关注着种子萌发时的水分供给,中层传感器追踪着作物根系的汲水轨迹,深层监测单元则监控着地下水脉的微妙波动。这种分层监测能力,让农户能清晰看到浇水后水分如何在不同土层渗透,避免以往"浇不透"或"浇过头"的盲目灌溉。
面对新疆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和冬季严寒,十层管式土壤墒情监测站展现出特殊的生存智慧。监测管采用航天材料复合工艺,管壁既能隔绝盐碱土壤的腐蚀,又能在70℃地表高温下保持探头稳定。内部传感器经过防震加固处理,在拖拉机翻耕引发的土壤震动中仍能精准读数,如同风暴中稳稳握住测量仪的手。
新疆大学试验田里的这些监测设备,正在重新定义干旱区的耕作智慧。当节水灌溉不再停留在表面湿润的视觉判断,当土壤管理能够穿透十层地质与作物对话,这些沉默的金属管便成了连接土地与未来的信息通道。
文章来源:http://www.trjcz.com/gsxw/798.html